기사제목右議政 朴宗薰이 입시하여 節用 등을 陳勉하고 守令선발 등에 대해 논의함/蔭令, 加分, 疏決, 節使, 補賑, 假官  
연월일헌종 3년 1837년 06월05일(음)
今六月初五日, 藥房入診,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右議政朴所啓, 亢旱之餘, 得此甘霈, 民情大安, 豐登有望, 誠可謂之上瑞也, 顧今民國庶務, 無一事可以孚格天心, 而仁愛眷顧, 降玆休澤, 瞻仰餘忱, 倍切感祝, 伏況圭璧之擧正, 及五次靈應如響, 洵不偶然, 我祖宗垂隲, 若是丁寧, 伏惟聖情, 亦必楸然怵然於咫尺監臨之地矣, 今則必遠近均沾, 高低普洽, 惟彼飢餘疲氓, 果皆能齊力竝作, 趨時赴功, 得無傭饁不逮之歎乎, 列邑牧民之官, 果皆能勤於勸相均於補助, 視民事如己事乎又未敢知, 繼自今, 雨暘若時, 氣序不愆, 竟得以卒承嘉貺乎, 第伏念國計之枵罄, 無復餘地, 民生之困瘁, 日以益甚, 雖使今玆, 幸而有秋, 曷以紓此艱棘危遑之勢也, 如何節省而經用可濟, 如何撫字而溝壑可奠乎, 窮民愁苦之言, 輒曰豐不如歉, 此誠哀痛之語也, 臣實愚昧, 莫省所以爲策, 唯有一言可獻者, 得雨之後, 常存警畏, 如遇旱望雨之時, 則此卽敬天無豫之義也, 夫然後風動之效, 可使小大臣工兢懼奮勵, 旣雨而不忘方旱之憂, 遇豐而常思在歉之苦, 人事修而天道順, 則一雨之賜, 不但止於目下膏潤之澤而已, 憧憧之至, 敢效芹曝, 伏願留念焉, 大王大妃殿答曰, 所奏甚好, 予與主上, 當勉勉服膺矣。
又所啓, 今日時務, 莫先於擇守令, 故前後筵臣之論民國事者, 莫不以此爲第一義, 臣亦曾屢度仰陳矣, 守令得人則邑弊民瘼, 可以不勞而刷剔, 苟不得人則良法美制, 徒歸虛設之空言, 雖使智者謀國, 必不能舍此而他求矣, 第伏念昨年秋賓筵, 以此事慈聖下敎, 至爲嚴截, 傍聆以來, 惶汗尙漬, 此非但顓爲其時銓臣而發, 凡今日居是職者, 孰不若躬造前席, 面承明旨乎, 苟其然也, 亦無事乎更煩提飭矣, 然其所以擇之之道, 固自不易, 亦云多術, 誠心採訪, 必勤且博, 若其曾經已試之人, 自有實蹟之掩不得者, 雖其未試者, 處己供職之賢愚長短, 亦豈出於公議物情之外哉, 至於闒茸昬劣貪鄙殘刻之類, 知之亦不難, 唯患顔私之難擺耳, 何患鑑別之無方乎, 見今京察不遠, 兩銓之臣, 亦必各自警勵, 而更以昨秋慈敎, 申加勉飭, 期有對揚之實效, 且念初仕, 乃出宰之程, 欲擇守令, 先擇初仕, 然後庶有以旣播乃穫, 而懷器沈淪之士, 多在窮鄕遐陬, 蒐羅之政宜先, 及此式年道剡, 具在銓曹, 就其中簡拔錄用, 固足爲風勵作興之助, 而擧遺才收遠人, 豈非聖朝用人之先務乎, 竝以此意, 一體申飭,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所奏誠然, 依爲之。
又所啓, 昔在正廟初元, 各陵官之有兩參奉處, 竝皆釐正一員, 則以令別檢, 或敍陞窠, 隨宜分差, 而參奉則各止一員, 遂爲定制, 著在通編, 官方攸宜, 今不容移改矣, 頃於乙未綏陵官, 以兩參奉差出, 蓋緣未及照檢, 而至今因循, 卽是未遑之事, 其在遵舊之義, 不可與他陵寢異例, 一窠則陞作蔭令, 實合事體, 待其先出之窠, 依此擧行之意分付銓曹,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又所啓, 此忠淸監司沈宜臣狀啓也, 以爲道內還摠, 自來不敷, 至於今年民食之孔艱, 尤非常年之比, 只以應分之數, 實無排巡之路, 還軍餉留庫條中米一千石, 租二千石, 太一千石, 特許加分事, 請令廟堂, 稟旨分付矣, 歉餘民勢, 在所當軫, 農糧排巡, 尤不容緩, 所請石數, 亦不至過多, 依狀請許令加分,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又所啓, 頃奉慈敎有京外審理擧行之命, 此亶出於明法愼刑, 伸枉疏鬱之德意, 中外掌法之臣, 必當精白平允, 有以對揚休命矣, 讞獄之體, 必貴乎參互衆見, 反復閱實, 故道臣新莅後, 必以新舊諸案, 分等錄啓, 而任內新出之案, 則每不敢遽爾登錄者, 欲其更經後人服念也, 然則新道臣之未及審理處, 固當待其登聞後稟處, 至於見任諸道臣之已經錄啓者, 意見宜無前後之異, 文案具在該曹, 此則不必更待架疊, 徒致煩撓曠延, 卽令該堂, 就考原案, 如例稟覆似合事宜矣, 且臣於日昨, 見京獄審理啓目判下者一二傅輕之案, 果得酌量之宜, 無可更議, 第其仍推諸囚中姜女之獄, 有愚見之可以仰陳者, 此獄, 曾於昨年, 再承詢議, 該曹則不無存疑之論, 而臣以未經究覈難之矣, 蓋事出空舍, 傍無看參, 唯裵命哲者, 雖不傍看, 必有聲氣形跡之或相干涉, 此漢未就捕之前, 不可謂之已究覈故耳, 其間裵漢, 業已推覈, 竟以無端緖酌放, 然則更無可援可詰之人, 從此雖幾十年囚推, 永無究竟之路矣, 決知其必無究竟, 而唯以瘦斃爲限, 則甚非刑政之宜, 凡殺越之案, 以詞證不備而傅輕者, 京外旣多已例, 以證援俱絶而減死者, 法典可以傍照, 詞證沒捉, 莫如此獄, 且旣年久, 今當疏決之日, 施以次律, 恐不至大違法意, 玆敢仰達矣,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又所啓, 今番節使, 將以單使差出矣, 第念奏請使回還後, 必當有謝恩之擧, 而亦當優及於節行之前, 然則使名之當爲兼使, 卽是必然之事, 上使則旣有借銜之路, 固無可拘, 而副使書狀則臨時遞易, 每多窘束之時, 決知其必兼謝恩, 而姑差單使, 徒涉煩文, 直以兼使例差出實爲簡當便宜之政, 故敢此仰違矣,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又所啓, 論思啓沃之任, 本自淸近, 而經筵侍講, 在今日尤爲綦重, 瀛選之行, 雖未甚久, 儲望需用之人, 見方濟濟, 似此時稟旨行圈, 係是故事, 副提學未差之代, 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使之從近擧行,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又所啓, 頃者湖西畢賑狀啓中, 庇仁嘉善李哲永, 以曾經中軍, 願納錢萬兩, 爲補賑諸人之首, 該曹回啓, 蒙加資之典矣, 在渠非不榮幸, 而第以已例考之, 願納此數者, 皆除守令, 而此人則旣經中軍履歷, 足爲守令之階, 若因該曹之難於循例干恩, 未蒙均施之賞, 則誠恐有爽信之歎, 而亦非所以勸後之道, 李哲永加資, 特爲勿施, 更以守令除授施行, 似好矣, 臣方以擇守令仰奏, 而以不試之人, 仰請賞授, 似涉逕庭, 然守令之擇, 專爲民事之重, 而補賑褒賞, 亦出爲民之事, 事雖或殊, 意實相貫, 且於差送之後, 如或才不相稱, 疎於治民, 則自當有道臣考續信賞之政, 有不可已, 故敢此仰達矣,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又所啓, 朝臣就理, 或有外任及在鄕之人, 每因該府啓稟, 多承待待命拿囚之命, 蓋雖不煩拿押, 而自當竭蹶趨赴, 如恐不及, 此非但不俟駕屨之常禮卽然, 亦其恐懼自訟道理分義之不容不爾者, 而近來紀綱解紐, 怠慢成習, 毋論道里之遠近, 唯意稽淹, 經旬閱月, 而法府不加何問, 罪罰無所加損, 其在嚴命令核刑名之道, 不可一向任他律, 有奉制書稽緩者, 自笞五十, 每日加一等至杖一百之文, 此視制書稽緩, 不啻較重矣, 自今如有似此之弊, 計其程道里數, 考其拖延日子, 本罪之外, 加等照勘之意, 分付該府,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大關紀綱之一端, 依所奏施行, 可也。
又所啓, 假官替直之弊, 近來滋甚, 頃因陵官空齋事, 申飭截嚴, 其後則該曹必不輕許, 齋官豈敢生意, 而至於京各司, 則如政府勳府之單官處外, 毋論閒劇緊漫, 奉職之義, 何敢無難違越乎, 設有事故, 苟可推移, 則宜莫敢言私, 如不得已則變通, 可也, 若觀光進排之應頉, 亦不過暫時替代, 而往往有因仍淹日者, 甚至詞訟衙門, 近有以假官, 跨朔閱旬, 該司不爲檢擧, 吏曹亦復任他, 尙何責乎, 微末郞官而無官不怠, 以私掩公之習, 誠甚悶歎, 入聞在於事過稍間之後, 故今不追理, 而自今嚴飭諸司, 毋敢復踵弊習, 仍令吏曹, 毋得輒施, 且令政院, 考察省記, 如有犯者, 施以擅離職役之律,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又所啓, 關北節晩, 賑事尙未告訖, 且防梱交遞, 不宜遲延, 吉州牧使李亨在, 使之明日下直,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